蒋耒文 教授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本科、硕士,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环境学(人口学)博士,德国马普科学院人口所博士后。现任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亚洲人口研究中心主任、人口研究所所长,美国人口理事会资深研究员和项目顾问。曾先后任北京大学人口学所副教授、美国布朗大学助理教授、美国国际人口行动机构首席人口学家、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学家,以及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学会(IIASA)客座研究员。曾担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主要作者、及IPCC奖励基金项目技术委员会主席、国际人口科学联盟(IUSSP)气候变化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现兼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专家委员会委员、纽约市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亚洲人口学会理事等。蒋耒文教授致力于环境变化的社会维度的研究,改进环境和气候变化分析中人口因素的方法论,并将人口学方法和模型工具应用于社会经济、环境及气候变化发展路径的研究。他的研究还主要涉及人口家庭户结构、能源消费模式变动,以及城市化、人口迁移流动的社会生态影响等。在Science, PNAS, Lancet, Nature子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
✉ljiang@shu.edu.cn ▶查看简历
教育背景
1994年9月—1999年11月,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获环境学(人口学)博士学位。
1988年9月—1991年7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获法学(社会学)硕士学位。
1984年9月—1988年7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本科;获法学(社会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1年7月-1994年8月,北京大学人口所助教、讲师;
2000年8月-2000年12月,德国马普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博士后。
2000年3月-2002年8月,北京大学人口所副教授;
2002年9月-2003年8月,美国布朗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博士后;
2003年8月-2008年8月,美国布朗大学沃特森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教授;
2004年8月-2009年12月,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动力研究院(IIASA)客座研究员;
2008年8月-2009年8月,美国人口行动国际机构(PAI)首席人口学家
2009年8月-2019年10月,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气候与全球变动实验室科学家
2015年7月-,上海大学教授、亚洲人口研究中心主任、人口研究所所长
2019年10月-,美国人口理事会(Population Council)资深研究员、人口-环境风险-气候变化项目顾问
研究方向
人口与环境和气候变化关系;人口学方法与技术;城市化、人口流动及其社会生态影响;家庭结构变迁与消费模式。
教学
全英文课程:人口、环境与气候变化
全英文课程:人口学前沿
学术发表(部分)
1. Jiang, L. B.C. O’Neill, H. Zoraghein, S. Dahlke, 2020. Population Scenarios for US state consistent with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15 (19) 094097.
2. O’Neill, B.C., L. Jiang, S. KC, R. Fuchs, S. Pauchauri, E. Laidlaw, T. Zhang, W. Zhou, X. Ren. 2020.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on determinants of climate change risks. Nature Sustainability 3 520-528.
3. Abdelwahed, A., A. Goujon, L. Jiang, 2020. The migration intentions of young Egyptians. Sustainability 12 (23) 9803; https://doi.org/10.3390/su12239803.
4. Striessnig, E., J. Gao, B. O’Neill, L. Jiang, 2019: Empirically based spatial projections of US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consistent with the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14 (11), 114038.
5. Jiang, L. and B. O’Neill, 2018: Determinants of urban growth during demographic and mobility transitions: evidence from India, Mexico, and the US.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vol. 44 (2): 363-389.
6. K. Chen, AM Fiore, R. Chen, L. Jiang, B. Jones, A Schneider, A Peters, J. Bi, H. Kan, PL Kinney, 2018: Future ozone-related acute excess mortality under climate and population change scenarios in China: a modeling study. PLoS medicine vol. 15 (7): e1002598.
7. Jiang, L. and B.C. O’Neill, 2017: Global urbanization projections for the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42 (2017): 193-199.
8. Riahi, K., DP Van Vuuren, E Kriegler, J Edmonds, BC O’neill, S Fujimori, N Bauer, K Calvin, R Dellink, O Fricko, W Lutz, A Popp, JC Cuaresma, KC Samir, M Leimbach, L Jiang, T Kram, S Rao, J Emmerling, K Ebi, T Hasegawa, P Havlik, F Humpenöder, LA Da Silva, S Smith, E Stehfest, V Bosetti, J Eom, D Gernaat, T Masui, J Rogelj, J Strefler, L Drouet, V Krey, G Luderer, M Harmsen, K Takahashi, L Baumstark, JC Doelman, M Kainuma, Z Klimont, G Marangoni, H Lotze-Campen, M Obersteiner, A Tabeau, M Tavoni. 2017: The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 and their energy, land use,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mplications: an overview.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42 (2017): 153-168.
9. K Chen, RM Horton, DA Bader, C Lesk, L Jiang, B Jones, L Zhou, X Chen, J Bi, PL Kinney, 2017: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heat-related mortality i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24: 317-325.
10. Knorr, W., F. Dentener, JF Lamarque, L. Jiang, and A. Arneth, 2017. Wildfire air pollution hazard during the 21st century. Atmos. Chem. Phys., 17(14): 9223-9236.